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道教內丹經典導讀
Guided Readings in Masterpieces of Inner Alchemy (Nei-dan) 
開課學期
112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中國文學系  
授課教師
林永勝 
課號
CHIN1101 
課程識別碼
101 12320 
班次
 
學分
2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3,4(10:20~12:10) 
上課地點
共306 
備註
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30人
外系人數限制:6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繼承遠古的不死神話及薩滿巫術餘緒,古代思想家常認為通過身體的煉養,可以使其生命層次產生質變,故《老子》有長生久視、歿身不殆之說,而《莊子》則倡言至人、真人、神人的境界,至於內丹學,則是中國思想中對身體煉養最具體系性、發展最長遠的一個流派。晚周到秦漢,追求身體煉養者逐漸發展出服食、行氣、房中等僊道實踐方式,在此背景下,漢末魏伯陽《周易參同契》結合了易卦的世界觀,提出坎離、陰陽、水火、龍虎等兩兩相對的概念,是翻轉造化的關鍵。《易契》的語言較為隱晦,因此或被理解成金丹術、或被理解成陰陽丹法,但唐代以降,受到佛教本體、心性諸論的影響,修煉者開始將其詮釋為一種內在的修煉技法,並有性命雙修之說的提出。內丹學從唐末的鍾呂派開始,至宋代又發展出九轉派(陳朴)、先天派(陳摶等)、南宗(張伯端等)、金元的北宗(全真教)等不同實踐方式,明清以降,還有更蓬勃的發展。內丹派的實踐體系,除了對宋明理學產生過直接間接的影響,其在近世文化中也留下很多印跡。本課程藉由閱讀內丹派的幾種代表性著作,帶領學生認識內丹修行者對生命、對身體的理解方式、具體的實踐技法、對近世文化的影響,並探討內丹派的身心理解在當代可能具有的意義。 

課程目標
一、使學生對內丹思想的形成與發展脈絡有所掌握
二、通過閱讀核心文本,瞭解重要內丹著作的意涵
三、認識內丹派的核心概念的內涵與流變
四、對內丹派的世界觀與實踐體系有一定認識。
五、認識內丹思想對中國近世文化的影響 
課程要求
期中考40%、作業20%、期末考40%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1、漢魏伯陽撰,五代彭曉注、清仇兆鰲校勘,《周易參同契通真義》,《道藏精華》第十三冊
2、鍾離權述、唐呂喦、施肩吾等錄,《鍾呂傳道集》
3、宋張伯端撰,清朱元育注,《悟真篇闡幽》,《道藏精華》第三冊 
參考書目
榮格、湯淺泰雄等著,楊儒賓譯,《黃金之花的秘密:道教內丹學導論》(台北:秀威出版社,2002)
榮格著,楊儒賓譯,《東洋冥想的心理學》(台北:商鼎,1995)
楊儒賓編,《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》(台北:巨流,1993)
賴錫三,《丹道與易道─內丹的性命修練與先天易學》(台北:新文豐,2010)
湯淺泰雄,《靈肉探微-神祕的東方身心觀》(北京:中國友誼,1990)
石田秀實,《氣‧流動的身體》(台北:金陵出版社,1996)
小野澤精一等,《氣的思想─中國自然觀與人的觀念的發展》(上海:上海人民,2014)
蒙文通,《古學甄微》(成都:巴蜀書社,1987),第2冊
橫手裕,〈道教於「本然之性」與「氣質之性」的言說─兩種的「性」與「神」為核心〉,《興大歷史學報》17(2006)
謝世維,〈當代西方對宋元以後內丹研究之回顧〉,《清華中文學報》10(2013),443~489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7  不死的身體及其方法─內丹之前1 
第2週
9/14  不死的身體及其方法─內丹之前2 
第3週
9/21  榮格對歐洲煉金術的研究及其對中國煉丹術的解釋1 
第4週
9/28  榮格對歐洲煉金術的研究及其對中國煉丹術的解釋2 
第5週
10/5  煉丹思維的形成與《周易參同契》1 
第6週
10/12  煉丹思維的形成與《周易參同契》2 
第7週
10/19  煉丹思維的形成與《周易參同契》3 
第8週
10/26  期中考 
第9週
11/2  鍾呂丹法的完成與《鍾呂傳道集》1 
第10週
11/9  鍾呂丹法的完成與《鍾呂傳道集》2 
第11週
11/16  陳摶〈無極圖〉與內丹派理論的完成 
第12週
11/23  《悟真篇》與內丹派的心性之學1 
第13週
11/30  《悟真篇》與內丹派的心性之學2 
第14週
12/7  《悟真篇》與內丹派的心性之學3 
第15週
12/14  內丹派思想對近世文化的影響 
第16週
12/21  期末考